《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西部民族院校MPAcc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青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8-03
 

一、人才培养模式及我国MPAcc发展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MPAcc是我国教育部学位办于2003年12月正式批准设立,专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将我国会计学研究生教育由传统的精英型、学术型教育向复合型、大众化教育转变。从十几年的培养经验来看,复合型创新人才既是未来人才需求的主流,也是我国MPAcc人才培养的方向。

二、青海民族大学MPAcc发展现状

青海民族大学是新中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4年 5月MPAcc申报成功,成为青藏高原首家会计专业学位授权点,并于2015年9月开始招生授课,截止到2017年年底,在校学生达186人。三年来,积累了一些教学和培养经验,但由于学校专业设立时间较晚,MPAcc的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模糊,缺乏自己的特色

该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以及信息化背景下从事复杂的会计、审计、财务等管理工作,自主工作能力强,具备会计综合管理及财务决策能力,具有较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会计专门人才。

这个培养目标是按照MPAcc教指委的要求写的,总体没有大问题,但缺乏我校培养学生的特色,没有立足青藏高原的地域特色和我校实际,显得空泛而又缺乏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拘谨,与工作需求存在脱钩的问题

MPAcc的课程设置是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课程设置应当本着适量而精的原则,且注重多样、实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但该校课程设置按要求分为必修课(公共课、基础课)、选修课(专业选修、任意选修)以及实践课三个模块。课程的设置中规中矩,而且大都偏会计理论知识,没有设置校内会计实验课、跟进会计实务的进阶训练,也没有深化和提炼当地的区域特色,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

(三)招生规模增长迅猛,办学条件不充裕

为了保证MPAcc的培养质量,缓解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招生应当控制在一定规模内,提高质量。该校自2015年开始招生,全日制班60名,在职班13名,2016年招生全日制63名,2017年增长到128名,2018年计划招生100名,在目前学校有限的办学条件下,这个规模增长过快,学员的授课、多种教学方式的开展、毕业论文的指导等方面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式单一

MPAcc的教学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践教学,还应当辅以开展学科前沿理论与实务的讲座。该校在培养过程中还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大量的软技能培养,体验式、实践式教学和学习缺乏。

三、西部民族院校MPAcc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明确培养目标

青海民族大学位于多民族聚居地的大西北青海省,经济发展、教育资源落后,生源专业基础较差,所以MPAcc的培养目标应具有特殊性,即不仅能够为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而且要能够为民族地区解决涉及精准扶贫和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现实难题,系统地研究现有政策框架、风险和基础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民族地区干部做成事情和遵守纪律提供智力保障,使培养方向明确指向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服务。

(二)课程设置提供多样选修,促进学科交叉

MPAcc课程设置是针对培养对象选定的各类课程所进行的教学安排,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以青海民族大学为例,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根据学校自身优势和区域特点开发特色课

为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民族知识背景,需要学习掌握一些民族类知识。

2.重构课程体系,突出培养方向特色

(1)将会计专业硕士相关的专业课细分为基础课、核心课、方向课和实习课。基础课就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如管理研究方法、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会计英语等课程。

核心课是指较为紧密的与学生就业相关的一部分课程,大致包括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课程。

方向课是按照会计相关职业就业方向设置的课程,如以注册会计师为导向的课程、以财务总监为导向的课程、以资本市场为导向的课程等。每个方向的课程又可以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以提升每个方向的教学特色和教学质量。

实习课是指学生深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实践时间最好不少于6个月。

3.突出培养方向特色

目前国内高校的培养方向大致分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硕士培养、以具体学科分类为导向的会计硕士培养、以结合就业和学科分类为导向的会计硕士培养三类。笔者认为,以结合就业和学科分类为导向的会计硕士培养较符合青海民族大学的实际,既注重对学生的学术培养,又考虑到未来的职业定位和就业方向,从而不断修正。

(三)尽快建立和完善双导师制

民族类院校会计专业硕士较其他高校起步较晚,师资力量短缺的局面更为严重。MPAcc强调对学生使用性能力的培养,而在校的教师多数缺少在企业或事业单位任职经历,授课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为弥补其在实践中的不足,采用双导师制更为合理。以一位由学术专业方面的专业教师担任导师,主要负责学生最终的毕业论文设计和课程知识的教授,另一位由来自相关领域的实践导师担任,向学生传授相应的工作技能,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双导师制不能流于形式,有些院校虽然也采用了“双导师制”,但是,由于高校管理体制和学历限制,有些资深的企业财务人员不能成为硕士生导师。即使有些院校将其外聘为导师,但因为他们自身精力、工作时间以及教学方法等原因,导致授课体系不健全、授课形式不规范、授课内容与理论严重脱轨等问题。很难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可以考虑将学生安排在事务所或企业,就近实践指导,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第一手资料,积累实践能力。同时在对导师的考评上,不应仅注重科研成果,实践领域的新成就、实践教学新探索、案例开发、培养方案的优化等内容也应一并作为考评的重要方面。

(四)持续推进教学方法革新

培养方式直接影响着MPAcc教育的质量,也是其成功的关键环节。MPAcc招收的大多是应届本科生,没有工作经验,加之授课教师仍习惯以传授知识和课堂讲授为主,还没有普遍采取案例教学。关于案例教学法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导师讲授+案例分析模式,导师讲授+案例讨论模式,案例分析+导师总结模式。这三种模式的运用都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案例和模型进行分析和理解。每个院校都可根据自己的师资优势和学员结构自主选择。其中“导师讲授+案例讨论”,应适合我国大多数MPAcc院校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吸纳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中可考虑每讲授完一个原理或概念,就提出一个实务案例,一个案例蕴含3-5个知识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点拨问题,分析切入点,引导学生就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式上可以通过代表的口头发言,或要求小组成员做成PPT,派代表作演示报告等。

三、结语

会计专业发展MPAcc教育是一种国际趋势,对促进我国的多元化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和长远的意义。我国目前关于MPAcc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体系并没有统一,西部民族院校在培养MPAcc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综合考虑生源素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行业特征,构建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西部民族地区MPAcc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多更快地培养出高质量会计人才,这不但符合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培养会计人才的发展趋势。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网址: http://gxmzdx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64309.shtml


上一篇: 文学,让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充盈 ——文艺评论
下一篇: 地质学论文_陆相细粒沉积岩与古土壤深时气候分析方法综述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